当前位置: 中医医案研究 > 名案研究 > 祝味菊
编号:10538333
祝味菊对伤寒六经的研究贡献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4年9月14日 中医药论坛
     内容提要祝氏据其平生研究所获,创立“以五段代六经”之说。认为:一切外感性热病,无论其为六淫之袭.菌毒之激,人体未有不起抵抗者,抵抗之趋势,即证侯之表现。所谓伤寒六经病证,总不出五种阶段。即开始抵抗(太阳),抵抗不济(少阳),抵抗大过(阳明),抵抗不足(太阴,少阴),最后抵抗(厥阴)。五段者,抗力消长之符号也。祝氏“五段”之说.以变革的精神脱出泥古不化的传统禁锢。

    祝味菊(1884一1951)近代著名医家。早年攻读医经,披阅不倦,必求其所以然。后就读军医校二年,又东渡扶桑。融会中西,博学广识,对中医理论多有发挥。其医学见解与世医颇不同。其治以擅用温热扶阳挽救危重蜚声医林。倡议中西医合作,并身体力行,早在1937年与德国医生兰纳博士等合组中西

    医会诊所,为当时国内绝无仅有之创举。

    祝氏在1944年所撰《伤寒质难》(以下引文同)中指出:伤寒六经病证,前贤因主观认识不同,见仁见智,各异其趣,历有经络、脏腑、气血、病位诸说,各有所据及所偏。其注释者,则多循汉唐“注不破经”陈例,随文敷饰,总不脱六经本身藩篱。甚者“翻腾空论”(陆渊雷语),纠缠于无谓之争。太炎先生乃有“逐条强解,成书累卷”(《医论集》)而死干句下之叹!祝氏对此则批评更激:“千古滔滔,立说者各是其道,出主入奴,非吾所谓道也”。(《发凡篇》)强调伤寒六经的科学内涵与临证实用价值,提示后人对其继续研探,应有所发展、创新,方不负时代要求与仲景心旨。

    祝氏认为:疾病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。病原繁多,随时代而变异;本体惟一,人体自然疗能虽百年而不易。故既病“则病变之逆顾,预后之吉凶,人体抗力亦实左右之”;是则“体质之论,实为中医精神所寄”。所谓伤寒六经病证,仅为利用以代表人体各个抗邪程序之代名词。但病变万端,六经所固定的

    证候并不能包含一切抗邪情形,遂不囿于前人之说,融纳新知,续予发挥,据其平生研究经验所获,创立“以五段代六经”,自成一家之说,“虽叛古逆今,勿顾也”。他谓一切外感性热病,无论其为六淫之袭,菌毒之激,人体未有不起抵抗者,抵抗之趋势,即证候之表现,总不出五种阶段;所谓伤寒六经病匠,亦不出此五种范围:即开始抵抗(太阳)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8285 字符